在田野上種植希望的人
九月的港城,秋高氣爽。一則消息如一股春風從北京吹拂而來:以江蘇省政協常委、九三學社連云港市委主委、連云港市農科院院長、博士后、碩士生導師——徐大勇研究員作為主要完成人的《抗條紋葉枯病高產優質粳稻新品種選育及應用》科研項目,一舉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。
喜訊傳來,全院振奮,全市振奮,全體九三社員振奮!
一石激起千層浪: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、一千萬畝水稻的農業增產、三億元的農民增收,一個科研團隊的迅速崛起,一個叫徐大勇的人將自己辛勤的汗水灑在了腳下這片土地,為大地豐收種植著無限的希望。
他默默地從土地上走來,默默地奔走在里野里,默默地忙碌在實驗室里,從黎明到夜晚,又從黑夜到黎明,終于,他擁抱了太陽,他輝煌地走進了科學的殿堂。人類文明史,像一條奔騰不息的長河,每一朵浪花的涌現,都讓我們靜靜地思考;農業科學園地一朵奇葩迎風搖曳,一個科研奇人迎面走來,令人矚目,更令人沉思。
可以說,徐大勇就是我們身邊的“袁隆平”,就是我們港城走出來的“袁隆平”。追尋著他邁向成功的一個個腳印,會給我們更多的啟迪。
銀河迢迢,關山重重,時光匆匆。
徐大勇出生于贛榆縣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,從小艱苦的鄉村生活培育了他不屈不撓不服輸的性格,正如他的名字那樣,有著勇往直前的奮斗精神。家鄉貧窮落后的現狀激發了他對科學知識的渴望,更激發了他要通過知識改變貧困、造福鄉梓的決心。
徐大勇是一個農民的兒子,對農村、對農民、對農業有著特殊的感情。他一生與“三農”結下了不解之緣,從小務過農,上學學的農,工作后又直接從事農業科學研究。他懷揣著對現代農業的激情與夢想,走上了一條艱難曲折的科研育種之路,一走就是將近二十年,他把一生最美好的青春奉獻給了大地。
徐大勇曾飽含深情地說:“為自己所鐘情熱愛的農科事業去努力、去奮斗,我感到幸福而快樂!”
為了改變農科院技術落后,人才力量薄弱的面貌,他堅持“山高人為峰”的管理理念,以人為本,注重實效,鼓勵科技人員在職深造,并牽頭出臺求學深造、發表論文、成果獲獎等方面的獎勵政策,為廣大專業技術人員提供了一個廣闊的發展空間和舞臺,使優秀人才脫穎而出。
他還常說,“與農業增收相比,個人苦點累點算什么!”在進行育種研究的15年里,他用兢兢業業,刻苦鉆研,鍥而不舍、胼手胝足的精神,帶領科研團隊長期扎根在農業一線生產研究,演繹著對米袋子工程堅韌執著的追求,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跡,育出稻麥品種十余個,為社會創造財富過十億元,獲得市級以上科技進步獎二十一項。他也因此獲得江蘇省留學歸國人員先進個人和江蘇省青年科技獎,這可是連云港市唯一的喲!
他是一個在無涯學海孜孜以求,從不懈怠的人。
“路漫漫其修遠兮,吾將上下而求索”!工作中的徐大勇,是一頭埋頭耕耘的牛;而在科研領域,他則是一只憑風翱翔的雁,一只領頭雁,帶領團隊奮戰在農業科研第一線。他不斷地實現自我超越,取得了一個又一個豐碩成果。在全國農業科技創新體系建設中,連云港市農業科學院因水稻育種成績突出,被選取為“全國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建設”首批試點單位,國家水稻連云港綜合試驗站落戶農科院,全市水稻科研取得了突破性進展。
為了加快水稻育種的選育速度,他帶領科研團隊每年都要去海南島的育種基地工作很長一段時間,那里偏僻落后,工作生活條件相當艱苦,為了親手采集每一份樣品,他們頂著酷暑,焚膏繼軌,吃盡千辛萬苦,有的團隊成員,多個春節不回家,孩子考大學需要家長伴陪時,不回家。在水稻栽插時的炎熱太陽下,在選種時冷冷的秋風里,看看他們這些以年輕人為主的團隊成員,滿身泥水,朋友,你能看出他們與農民的區別嗎?你能區分出那個是博士那個是碩士嗎?可別忘記,他們這十二個團隊成員人中,有三個碩士,有三個博士。
在徐大勇的辦公室里,桌面上、茶幾下,到處堆放著剛取回來的種子樣本,前來辦事的人還以為走進了實驗室;徐大勇從試驗田趕回機關開會的時候往往是卷著褲腿、穿著沾滿爛泥的膠鞋,與會不熟識的人還以為是走錯門的農民。他是一個純樸如泥土的人,更是一個可敬的農業科學家。
“不積跬步無以成千里,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河”,最終,以徐大勇為主要完成人,連云港市農科院作為主要完成單位的《抗條紋葉枯病高產優質粳稻新品種選育及應用》科研項目終評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。研究成果將為連云港市、江蘇省糧食增產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。
他們的這一大獎,也填補了連云港科技界的一項空白。
放下沉甸甸的獲獎證章,徐大勇一轉身又跑向田野,手捧著沉甸甸的稻穗,徐大勇笑了,看到農民豐收的稻田,徐大勇笑了,笑得如霞光燦爛。
歲月如歌,歌聲如潮。
作為九三學社連云港市委主委的徐大勇,更是一位好領導、好社員、好同志,他以身作則、身體力行地在多黨合作舞臺上發光發熱,閃爍著溫暖的人格魅力。
他把九三學社市委會一班人緊緊團結在一起,分工合作,配合默契,在社省委、中共市委統戰部評先活動中取得一個又一個好成績。
對參政議政,他說,要在圍繞中心中體現參政議政能力,不要一般性地說問題,也不要說一般性的問題。他帶領社員實地調研,客觀匯報,發揮民主黨派對地方發展的積極作用。
對民主監督,他說,促進社會和諧和公平正義是主題,要用好這項民主權利。這句話,我們九三人,總是謹記在心。
對社會服務,他說,要把百姓的利益放在心里,做我們能做的,說我們能說的,辦實事,辦好事。社市委發動九三百名專家進鄉村,建立九三專家工作站,以及每年的義診、助學、科普講座,社市委做的有聲有色。
2008年1月,徐大勇光榮當選為省政協常委。這也是連云港市唯一的一位省政協常委。他說:當選省政協委員,不僅僅是榮譽,也不是多大的官,更多的是對人民、對社會的責任更大了!
徐大勇,這個從黃土地走出來的農民的兒子,一個自學成才的青年學者,一個成果累累的農業專家,一個擔當重任的民主黨派成員,是故鄉的山水哺育了他,而他又把自己的智慧和深情,回報給故鄉與親人,為家鄉連云港的新農村建設貢獻自己的聰明才智。他把自己綠色的夢想,寫在人生奮斗的征途中,寫在高遠遼闊的白云藍天間,寫在希望的田野上……
春華秋實,碩果累累。徐大勇,這個從中專畢業,到遠赴日本學習,再到考取碩士、博士,獲得博士后稱號,成為碩士生導師的人,一步一個腳印,在持之以恒的學習中,創造了從中專生到博士后,從一個普通的農業技術員到學科帶頭人的不同尋常的飛躍,從而也實現了他一次生命的超越。
超越,是美麗的,具有無窮的魅力——奧地利著名心理學家阿德勒在《自卑與超越》一書里如是說。超越,是社會發展的強大動力;超越,是一支恢弘豪邁的歌,是一種開拓奮進的理念;超越,更是不甘平庸敢為天下先的精神凸顯……他一次次成功超越自我,實現美麗升華,一路艱辛,一路芬芳,一路歌聲,一路輝煌。
種植著太陽,種植著大地的希望,種植著屬于徐大勇的水稻高產夢想。